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以“心光闪耀,共筑助残新程——咸宁市盲人协会携手追光团队共绘助盲事业新蓝图”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在咸宁市创新开展。活动依托“党建+志愿+思政”三位一体模式,开设“行走的追光讲堂”,积极探索新时代助残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5月14日,来自湖北省咸宁市残联系统、高校师生、盲人协会代表等150余人齐聚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见证助残工作创新成果。

党总支书记石裕勤致辞
活动现场,追光助盲志愿服务队成立一周年纪实片生动展现了湖北咸宁的助残实践。该服务队由视障教师周景润发起成立,依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周景润追光育人工作室”,打造了“大学生+盲协+盲人+高校视障教师”的志愿服务模式 。围绕近千盲人微信社群开展“有声的建筑”追光月度会,同时推进独居视障者居家安全排查与暖心陪伴、视障者文化和出行体验、校园无障碍环境调研,以及关爱视障者子女及特殊教育学生等特色项目。自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80余场,线下惠及残障朋友500余人次,参与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超6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500小时,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助残志愿服务模式。

咸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张晓燕科长致辞
本期“行走的追光讲堂”活动设置四大创新板块。在“先锋引领”环节,咸宁市残联张晓燕科长指出,将把此次活动成果纳入全市助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石裕勤表示,学校将深化“行走的追光讲堂”思政品牌建设,把助残实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咸宁市盲人协会主席吴强感慨道:“服务队师生的爱心,为我们盲人群体点亮了希望之光。”

咸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咸宁市盲人协会向志愿服务队授赠锦旗
在“荣耀时刻”表彰环节,25名优秀志愿者获颁追光卓越志愿之星勋章,咸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咸宁市盲人协会向志愿服务队授赠锦旗。这一荣誉体系的构建,为高校助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创新提供了范例。
“三分钟说自强”分享会上,视障者代表聂成斌讲述了在志愿者帮助下掌握数字技能、实现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大学生志愿者小陈分享了志愿服务经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黄泽讲述了参与志愿活动后的自我蜕变,残障学生小谢、小朱也分享了他们在志愿活动中收获的自信与自强。这些鲜活案例,成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残健共融的生动写照。
最具特色的“沉浸体验”环节,通过“黑暗三分钟”模拟视障生活场景,让参与的大学师生切身体验视障群体的日常困难,从而增强社会理解与包容。随后的文艺汇演中,视障歌手镇富强与大学生联袂表演,展现出残健共融的和谐画面,将活动推向高潮。

模拟视障生活场景
此次活动创新构建了“政府指导、高校支撑、社会组织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工作格局,为咸宁市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未来,咸宁市将持续深化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助残实践与思政教育、职业教育深度融合,让志愿助残的“咸宁模式”在荆楚大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图/文:周景润
一审:郭燕
二审:石裕勤
三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