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位护航 2025 级新生心理健康,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过渡,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多场专题培训,逐步筑牢新生心理健康防线,构建全周期心理支持体系。
一、聚焦新生,奠定心理健康基础
9月28日晚,开展“心桥使者——守护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新生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党总支书记张武洪、副书记郑重、学生科科长吴勇出席活动,2025 级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及全体新生辅导员参加培训,活动由郑重主持,心理专干熊林担任主讲。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面对全新的学习模式、社交环境和生活节奏,新生出现适应困惑是成长的必经阶段。”熊林在开篇点明培训主旨,围绕新生适应期的核心议题展开系统讲解。在环境与角色适应模块,她结合实例剖析了新生因生活技能不足、集体融入困难引发的孤独焦虑等问题,提出“提前熟悉校园、主动参与社团”等实用建议;针对学业适应挑战,重点解读了大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特点,指导新生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学术资源等方式化解目标迷茫问题。
张武洪总结强调,新生心理健康是育人关键。他肯定朋辈联络员作用,呼吁全体参与者当好“心灵观察员”和“知识传播员”,构建全周期心理支持体系。
二、赋能辅导员,提升专业指导能力
10月9日晚,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10月例会暨新生辅导员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主要面向2025级新生辅导员,围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以及心理访谈展开,对辅导员在新生心理问题识别、干预、上报以及心理系统基本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培训。培训中,主讲人熊林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表现,分享了与新生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强调了辅导员在新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关键角色与责任,为辅导员更好地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强化朋辈力量,发挥心理委员作用
10月11日,开展25级心理委员专题培训。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力量,此次培训着重提升他们对同学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初步干预能力。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心理委员们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工作方法,明确自身职责与定位,鼓励他们积极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在每月心理例会相关内容的培训上,培训人员模拟了例会场景,手把手教导心理委员如何在例会上清晰汇报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与建议,如何与其他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高效沟通,为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氛围贡献力量。

此次新生心理健康系列培训精准对接入学适应需求,分层次、有重点地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全面提升了朋辈队伍和辅导员的专业应对能力,规范了每月心理例会的开展流程,为营造“关爱互助、阳光成长”的校园氛围奠定坚实基础。后续,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等活动,持续助力新生平稳度过大学适应期。
作者:熊林
一审:郑重
二审:张武洪
三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