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下午,“追光讲堂”本月重点活动——“乡约无碍”暑期实践成果分享会在建筑楼211报告厅举行。100余名师生通过暑期实践影像回顾,共同开启这场“行走的思政课”。本次活动由咸宁职院周景润追光育人工作室联合建筑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心理信息部、咸职追光无障碍发展协会主办。

活动伊始,建筑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心理信息部部长程梦园同学通过“周景润追光育人工作室”公众号发布的实践纪实视频,带领全场师生回顾了团队的暑期足迹。在咸宁市“最美自强人”、视障教师周景润的带领下,“追光无障碍发展”实践团队深入咸安区桂花镇、马桥镇及嘉鱼县高铁岭镇,将“健康住宅与人居环境”“乡村规划原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规划测绘、危房鉴定及无障碍环境改造调研的实际行动。该实践不仅将无障碍理念融入乡村规划,还获得了当地社区的感谢信,相关事迹获湖北日报、湖北高校思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是学校暑期实践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追光无障碍协会会长陈安齐、副会长郑志军,以及心理信息部成员郑飞杨、陈金晶四位同学依次登台,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实践感悟。
陈安齐从宏观视角出发,分享了团队如何将“乡村规划原理”课程知识应用于实践。他特别提到周景润老师用盲杖“触摸”地形、指导操作仪器的细节,生动诠释了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郑志军则通过“为独居老人贴防滑贴”“用废旧油桶制作节水工具”等具体事例,分享了深刻体会:“直到亲手完成这些小事,我才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量。我们的专业,最终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美好、更有尊严。”
大一新生陈金晶分享了最令她动容的瞬间:“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源于我们做的事真正落在了别人的生活里。我希望未来能跟着团队多走访几个村落,将便利的设计融入乡村的每个角落。”
大一新生郑飞杨坦言,今后要在实践中向追光团队学习,养成记录“民情小本”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与专业技能。

程梦园同学在总结中与2025级新生共勉:“这次‘三下乡’是一堂打破心理、身体与物理障碍的青春课程。期待大家以实践为笔,用专业与情怀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周景润老师为活动作总结,鼓励学子们在知行合一中锤炼真本领,并欢迎更多同学走上“追光讲堂”,分享自己的追光故事。
本次分享会有效激发了2025级新生的专业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建筑学院将持续支持“追光讲堂”品牌建设,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引导更多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
图/文:周景润
一审:饶玮
二审:石裕勤
三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