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的工作要求,11月18日上午,校长陈红卫走进文华楼六楼B602教室,随堂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文霞讲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听课过程中,陈红卫详细记录教学环节设计、案例运用及师生互动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效果。陈文霞以学生典型和AI还原英烈牺牲前的场景导入教学,围绕理想信念的内容,分析了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理想信念的区别。


课后,陈红卫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亲切交流,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用AI赋能课堂教学。围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陈红卫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授课过程中, 一是要及时澄清学生问题,实现价值引领。要善于捕捉学生在理论认知和现实关切上的错误观点,通过正面引导,将知识传授升华为价值塑造的牢固基石;二是要充分强调重点问题,促进知识内化。要通过精讲、反复辨析等多种方式,对关键命题进行强化,引导学生将其融入自身固有的认知框架,实现从表层记忆到深度理解的跨越;三是要抓住教学主线,理清讲解逻辑。要围绕核心内容设计清晰的授课框架,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讲解,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路径,最终自主形成对知识的系统认知;四是要提炼内容精髓,规范板书设计。应精心提炼关键词与核心理论框架,形成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辅助理解的积极作用。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撰稿:陈文霞
摄影:韦怡
一审:王翔
二审:李明
三审:易逸